在國際社會多年的壓力下,美國政府在美國東部時間10月1日把互聯網域名管理權正式移交給一家非營利性機構。這標志著作為世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互聯網邁出走向全球共治的重要一步。
按計劃,美國商務部下屬機構國家電信和信息局將把互聯網域名管理權完全交給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兩者之間的授權管理合同在10月1日自然失效,不再續簽。
ICANN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寫道:“這一管理權移交將幫助保證互聯網長期保持開放、可交互與穩定。”
ICANN是一家成立于1998年的非營利性國際組織,總部位于美國加州。目前,按照與美國國家電信和信息局的合同,該機構下屬的“互聯網數字分配機構”負責管理互聯網域名管理系統,涉及域名、數字資源和協議分配三個部分,美國國家電信和信息局對這個機構如何運行具有最終話語權。
長期以來,美國國家電信和信息局承諾將把“互聯網數字分配機構”的職能交給私有部門,但始終沒有明顯進展,直至2013年“斯諾登事件”曝光美國大范圍監控互聯網后,美國政府為平息國際社會的憤怒才決定加速移交進程。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為移交設定了有利于自身的前提條件,那就是不交給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或其他政府間機構,而是交給“全球互聯網多利益攸關社群”。今年8月,美國國家電信和信息局正式同意ICANN提交的移交方案。
ICANN已設立一家叫“公共技術標識符”的非營利性公益組織,作為該機構的附屬機構接管“互聯網數字分配機構”的職能。
關于美國政府是否應當放棄對互聯網域名系統的控制,美國國內一直都有爭議。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和得克薩斯州聯邦參議員特德·克魯茲都明確表示反對放棄,并敦促國會采取行動,但他們的努力以失敗告終。
關于ICANN的國際化改革,中國官方代表曾在國際場合表示,中國支持該機構的國際化改革,鼓勵中國互聯網社會組織、企業、研究機構積極參與該機構事務。與此同時,互聯網全球共治應堅持平等開放、多方參與、安全可信及合作共贏原則。
對此,有一些媒體認為,美國將域名管理權移交ICANN,是美國主動放棄互聯網霸權。但實際上,華想科技認為:美國此舉是換湯不換藥,本質上并未放棄全球互聯網霸權。
1、至關重要的根服務器
要了解美國如何控制整個互聯網,就得從最基礎的根域名服務器開始說起。
今天的互聯網起源于1969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開發的阿帕網,其開發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美國的軍事系統在戰爭爆發時遭到打擊而癱瘓。最初的阿帕網由美國西海岸的4個節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坦福研究院、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猶他大學構成。隨著加入阿帕網的組織和機構越來越多,1983年,美國國防部將阿帕網向民用領域開放,逐漸發展成為今天的國際互聯網。
雖然互聯網高高飄在云端,顯得虛無縹緲,但實際上,互聯網的正常運營必須有相應的軟件和硬件作支撐,而根域名服務器就是支撐整個互聯網運作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
每一臺電腦若要聯入互聯網,就必須有一個IP地址,IP地址由32位二進制數組成。由于數字型的IP地址很難記住,所以訪問網絡時經常使用由一組字符組成的域名來表示IP地址。而由于IP地址才是互聯網上計算機的真正標識,所以當用域名訪問網絡時,必須將域名翻譯成IP地址后,才能在互聯網中找到對應的計算機。
把域名翻譯成IP地址的軟件稱為“域名系統”(DNS)。由于人類設計互聯網的時候缺乏前瞻性,用以分別不同設備的IP地址太少,于是不同地區就會用自己的地址表示方式來增加地址,并形成一個分布式的域名數據庫系統。
這套系統采用分級授權的域名管理機制,在這個分級授權結構中,最頂層的稱為根域,隨后是處于不同層級的子域。一個完整的主機域名是從最下面的子域到根域的名字由點“.”連接而成的字符串。例如,浙江省政府的域名是:www.zj.gov.cn,在這個域名中,cn為頂級域名,gov.cn為二級域名,zj.gov.cn為三級域名,www.zj.gov.cn為主機名。
之前說過,能否訪問一個網站,關鍵在于域名能否被解析,找到域名對應的IP地址,而這個工作則由互聯網中的域名服務器(DNS服務器)來完成。域名服務器是裝有域名系統的主機,分為本地域名服務器和根域名服務器,本地域名服務器上存儲著域名到IP地址對應關系的緩存數據,用于提供域名解析服務,而根域名服務器保存著cn、hk等屬于國家及地區頂級域名。
域名解析過程是從本地域名服務器開始的,如果本地域名服務器上有要查詢的記錄,就立即將查詢到的主機IP地址返回給發出請求的客戶端。如果本地域名服務器上沒有該主機的記錄,域名服務器就會向互聯網上最頂層的根域名服務器發出查詢請求,此時查詢將沿著根域二級域三級域四級域的順序進行。
通俗點來解釋,根服務器就類似于總郵局,網民上某個網址就相當于投遞一份郵件,如果本地郵局(本地域名服務器)無法完成投遞工作,就需要將郵件上傳到總郵局(根服務器)識別投遞。因此,根域名服務器是互聯網中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
2、美國掌握著互聯網霸權
由于受到域名解析協議中數據包大小的限制,目前全球根服務器僅有13臺,使用英文字母A至M來命名,其中主根服務器1臺,位于美國,輔助根服務器12臺。輔助根服務器中,9臺位于美國,英國、瑞典、日本各有一臺。以下為13臺根服務器的位置:
A——INTERNI.NET(美國弗吉尼亞州)
B——美國信息科學研究所(美國加利弗尼亞州)
C——PSINet公司(美國弗吉尼亞州)
D——馬里蘭大學(美國馬里蘭州)
E——美國航空航天管理局(美國加利弗尼亞州)
F——因特網軟件聯盟(美國加利弗尼亞州)
G——美國國防部網絡信息中心(美國弗吉尼亞州)
H——美國陸軍研究所(美國馬里蘭州)
I——Autonomica公司(瑞典斯德哥爾摩)
J——威瑞信(VeriSign)公司(美國弗吉尼亞州)
K——RIPENCC(英國倫敦)
L——IANA(美國弗吉尼亞州)
M——WIDEProject(日本東京)
毫不夸張的說,根域名服務器就是互聯網的命脈,如果這13臺根域名服務器中的某一臺或幾臺出現故障,或遭到黑客攻擊而停止服務,則域名解析有可能無法進行,那些依靠這些域名系統支持的互聯網應用和服務將停止工作。
這樣的事情已經出現多次。2002年10月21日,13臺根域名服務器遭受黑客攻擊,導致9臺根服務器喪失了對網絡通信的處理能力,網絡出現局部癱瘓;2007年2月5日,3臺根服務器遭受到黑客的攻擊,其中包括運行“ORG”域名的根域名服務器和美國國防部運行的一個根域名服務器;2010年1月12日,由于美國負責百度域名解析的根服務器遭到了黑客攻擊,百度首頁出現大面積的訪問故障,全國絕大多數地區均無法訪問百度網站;2014年1月21日,由于解析全國所有通用頂級域的根服務器出現異常,百度、新浪、騰訊、京東等諸多網站的訪問均受影響,眾多網站出現無法訪問的現象。
上述網絡局部癱瘓僅僅是因為根服務器異常或黑客攻擊所致,而一旦作為根服務器主要管理者的美國出手,帶來的影響將是異常巨大——憑借對根域名服務器的管理權,美國可以屏蔽掉某些國家的頂級域名,使這些域名無法得到解析。通過這種無聲的較量,美國可以讓一個國家在互聯網中瞬間消失。
舉例來說,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政府就曾終止對伊拉克國家項級域名IQ的解析,致使所有以IQ為后綴的網站瞬間從互聯網上消失;2004年4月,由于在頂級域名管理權問題上與美國發生分歧,利比亞頂級域名LY突然癱瘓,讓利比亞在互聯網世界里消失了4天;美國還于2008年曾切斷過古巴、朝鮮、蘇丹等國的MSN即時網絡通訊,使這些國家的用戶無法使用MSN。
正是因為美國牢牢掌控著主根服務器和9臺輔助根服務器,所以美國始終手握全球互聯網霸權,乃至于成為其強權政治的重要工具,根服務器也成為影響其他國家網絡信息安全的重大隱患。
3、移交并不意味著放棄
有媒體認為,美國同意將域名管理權移交ICANN,意味著美國主動放棄互聯網霸權。但這種解讀未免有失偏頗。
國際互聯網名稱和編號分配公司(ICANN)是一家負責全球互聯網根服務器、域名體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的機構,雖然是一個非營利性國際組織,但卻是在美國商務部提議下成立的,而且美國商務部還擁有最終否決權。因此,即便不考慮一些國際機構在很多國際事務中對美國的無原則偏袒,這種由美國商務部倡議下成立,且擁有最終否決權的機構,仍然很難擺脫美國政府的控制。
更何況美國政府還有食言的先例——美國商務部曾經承諾,當ICANN滿足一定條件時將放棄最終的否決權,并將最后的期限定為2006年。然而,2005年7月1日,美國政府宣布,美國商務部將繼續與ICANN簽訂合約,將無限期保留對13臺根域名服務器的管理權。
因此,在現階段僅僅是同意將域名管理權移交ICANN的情況下,很難保證美國政府不會故技重施。只要還存在國家和利益糾紛,美國完全放棄手中互聯網霸權可能性就微乎其微,表面上移交域名管理權的做法很可能只是換個馬甲而已。
不過,雖然13臺根域名服務器仍由美國政府授權的ICANN所掌控,在理論上控制根服務器能截獲、丟棄、篡改、偽造經過根服務器的信息,但中國也不必太過于恐慌,畢竟中國手中也握有一些反制的底牌。
首先,經過根服務器的信息量并不是非常大,之前說過,如果本地域名服務器上有要查詢的記錄,就立即將查詢到的主機IP地址返回給發出請求的客戶端,只有在本地域名服務器上沒有該主機的記錄,域名服務器才會向互聯網上最頂層的根域名服務器發出查詢請求。
其次,信息是分段傳遞的,而且很多民用的信息也是加密的,信息加密手段還有防篡改的功能,特別是中國正在產業化的量子通信,雖然對美國屏蔽掉國家的頂級域名無能為力,但可以避免信息被篡改的情況。
最后,雖然COM、NET等域名均由國外公司負責管理,但CN下的域名由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負責管理,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全國設置了多個負責CN域名解析的域名服務器,特別是設置了根域名鏡像服務器——即使在根域名服務器中止了對CN域名解析的情況下,也能保證部分CN下的域名在國內能正常訪問。也正因此,如政府網站、金融證券網站大多使用CN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