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點似乎沒有爭議,比如想從豆瓣用戶身上賺錢太難,不但難,這些人還特事兒,特難伺候。他們要么就太感性,看什么都覺得淺薄,要么太理性,看什么都覺得不值。用生意人的語言概括,就是豆瓣用戶缺乏商業(yè)價值,簡稱沒有價值。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互聯(lián)網最喜歡的用戶,是“三低人群”,即低學歷、低年齡、低收入人群。2015年,中國社科院曾經發(fā)布過一份中國新媒體發(fā)展報告,該報告顯示,“三低人群”是當前我國微博用戶的主力軍。在微博的全部用戶中,高中以下學歷的用戶占七成,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用戶占90.07%,其中近三分之一為無收入群體。對微博來說,這些沒什么錢的用戶,反倒是它的最有價值的用戶。
這像是一個悖論,越是沒錢人的錢越好賺。從三低人群身上賺錢的,也不止是微博,可以說絕大部分用戶付費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從當年的SP的各種搶錢服務,到彩鈴,到網絡游戲……一部中國互聯(lián)網史,幾乎就是對三低人群的割韭菜史,理論界稱之為“得屌絲者得天下”。
即使不從三低人群身上直接賺錢,企業(yè)也更容易從他們身上榨取價值。當年,史玉柱把游戲用戶分為“人民幣玩家”和“免費玩家”,后者本質上是游戲提供給前者的服務之一,用來讓前者虐、讓前者爽。對史玉柱來說,人民幣玩家和免費玩家,都具有商業(yè)價值。
人們說,如果你使用一個免費的在線服務,那么你就不是客戶,而是產品本身,你一定會被以某種方式賣給出錢的人。選擇三低人群作為產品,企業(yè)的綜合成本最低,投資回報率最高,因為“三低”的背后,是社會閱歷、知識儲備、信息素養(yǎng)、辨別能力等各方面的欠缺和不足。不但互聯(lián)網公司喜歡三低人群,其實大多數騙子也都喜歡將詐騙目標鎖定在是非分辨能力不足的人群身上。
究竟如何定義“價值”,如果一個人讀了比別的人更多的書,看了比別人更多的電影,參加了比別人更多的音樂節(jié),僅僅因為他不刷微博,不玩游戲,不在淘寶上砍價,他就成了沒有價值的用戶?你真的覺得自己比這些沒有價值的用戶更有價值?
十堰網絡公司華想科技認為:很多時候,企業(yè)賺不到這些人的錢,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價值,而是因為企業(yè)沒有能力。沒有價值只是用來掩蓋企業(yè)能力不足的一個借口而已。